鉴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非万能的,同时该系统的使用又关系到毕业生、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,故而在实际工作中,应该慎重地、合理地使用该系统,知网查重时无须追求过低的复制比,重复率并不是越低越好!注意好以下几点:
(1)正确地看待引用和抄袭。
对于高校里的研究生等青年学生来说,他们从事研究的时间尚短,撰写论文的经验尚浅,适当地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必要的和必需的,尤其是当他们撰写以评论、综述为主的论文时。他们的性质与故意抄袭有着本质的区别,我们应该正确地区分和看待。
(2)判定论文是否抄袭时,不应只根据报告中的复制比判断
而应该是评审专家参考检测报告,根据报告中所列举的被抄袭的期刊名、作者名、文章名去综合考虑。因为有可能是同个团队或同个导师的文章。
(3)无须追求过低的复制比。
复制比的高低与论文质量的好坏、创新性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。复制比低、重复字数少只能说明该论文抄袭的嫌疑比较低,原创性的可能性比较大,但并不表明这是篇好论文。一篇复制比为零的论文也可能是经过“巧改”、“翻译”、“google新用”等手段“整容”而成的。而且我们的研究一般是站在前人的、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,需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。故而无须追求过低的复制比,过少的重复字数,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、理性地使用检测报告的结果。
(4)确定合理的合格标准。
首先对于博士和硕士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[5],硕士因其做研究的时间比较短,故而标准应该宽些,博士应该严些;另一方面因为博士论文字数10万字左右,硕士3至5万字,所以看检测结果时博士应该重点看重复的字数,而硕士应该重点看文字复制比。其次对于不同的学院专业应该采用适宜该学院专业的标准,理工科专业可以稍微严些,而像法学专业类的文科专业,应该宽些,毕竟某些法律条文不得不引用,而且这些引用的法律条文也一个字也不能修改。再次,以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论文应该严些;以实用型应用性技术为主的论文应该宽些;以评论、综述为主的论文应该宽些,且要求有适当的引文。
(5)检测系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要从制度和监管上加以约束和惩治。